close

2c32282b-3aeb-49f8-9b10-3df2ffdc13bf  [法語電影] 上流曖昧/High Society/le Beau Monde:藝術追尋終能擊敗自卑。(本文有劇情洩漏,請斟酌觀看)

前陣子透過正版付費的方式在自家mod後台發現這部電影,我是很少特地去找藝術片也幾乎很少看外語電影的人(其實不是討厭、只是單純時間不足,所以也只能先從很主流的東西看起)但這部「上流曖昧」(英文名稱:High Society、法語原名le Beu Monde)卻是一部讓我在吵鬧&人走來走去的客廳觀賞也完全不覺得無聊,一氣呵成全神貫注看完的好片!雖然是俗稱的文藝片,但卻很流暢,吸引著人往下看下去,五星的滿意度!


其實裡頭一點也不曖昧XDDD完完全全就是很認真生活的一群人直接戀愛的故事XD 我想翻這樣的名稱,應該是片商認為這樣比較唯美空靈吧!^^" 畢竟如果是翻「藝術女孩之夢」之類的,可能觀眾看到藝術兩字就先皺了個眉Orz

先來看一下片商的官方介紹:

在愛與未來之間 穿針引線

  芳齡二十的艾莉絲只是小鎮點心店的服務生,但她憧憬光鮮 亮麗的時尚產業,期盼未來一展長才。具有織品天份的她,某天在店內遇見一位賞識她的貴婦,終於幫她進入巴黎時裝圈最富盛名的杜佩雷高等學院。艾莉絲離開家 鄉,隻身在巴黎打拼,沒想到還與貴婦的兒子陷入愛河,情節宛如麻雀變鳳凰。她能否就此成功圓夢,打進上流社會?」

其實這完全不是一個麻雀變鳳凰的故事,而是一名原本就是鳳凰的女孩浴火重生後、發光發熱的過程。而透過導演的角度,我想她更是要釋放出每個創作者體內的那頭鳳凰吧。



跟文案介紹的不同,女主角從頭到尾都沒有想要打進哪個圈子,反而只是感受到藝術的呼召、單純地想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單純去追逐自己想要從事藝術創作的心,因此不得不離開了昔日夥伴,作為一名小鎮女孩來到巴黎唸書。與女主角出身普通的自卑相對應,出身權貴的男主角不斷自嘲甚至自卑。只是,不管是在台灣在法國,藝術家都需要生活費是不爭的事實,而藝術也因此成了較為奢侈的物品,從小確幸到大奢侈,的確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天天碰觸消費的。而這也讓女主角Alice非常苦惱。

男女主角Alice與Antoine確認關係前的這幕,是Alice很害羞地拿自己的作品給男主角看。(詳細對白已經忘記,大略打出,有誤請見諒)

Alice:藝術沒有用,我做這個不曉得要做什麼。

Antoine:藝術與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是一切的根本。

   c60e95ce-14b7-461f-8821-9dc242693106.jpg     

(然後兩人就打得火熱XDDD)

a937b869-b6a9-4494-b070-836bd3c40b86.jpg

當然,女主角出身並不富裕(雖然電影一直強調這點但我覺得女主角家採光很好、很美啊、東西也都用很好XD),因此在學期間難免也會擔心「學這個以後找得到工作嗎?是否足以餬口」,但因為她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刻挖掘了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也勇於告訴大家「我在創作」,因此根本就不會缺往後合作的機會,這是很值得害羞的台灣藝術家學習的地方。(當然法國本來就狠重視藝術專業這又是另一回事QQ)(快要離題了抱歉)

相對地,已經繼承爺爺遺產、可以整天無所事事「思考」未來的男主角,就比出身勞工階級(母親至今都如關廠工人一樣為了少少的錢在打官司)的女主角多了很多籌碼。



有一幕是女主角與母親吵架之後大哭,母親總是把她以前創作的洋娃娃當作寶貝保養擺設得很好,但Alice卻覺得看到過去的作品很羞恥(其實這應該很多創作者能理解的情緒),也覺得庸庸碌碌的母親不如上流太太一樣優雅有閒,整天都在忙著打官司而不是優美地看書泡茶。女主角事後並沒有逃走,而是躲在門外偷哭等著跟母親道歉這幕,我非常感同身受,也非常喜歡。

出身有錢或沒錢其實都不是絕對的真理,男主角的包袱是他不想為了任何商業行為去創作,但在志同道合朋友與女友的鼓勵下,他也漸漸明白要讓世人看見自己,其實並非只有一種方法。女主角則懷著競爭心、深怕被爆發實力後的男主角所比下去,而努力地完成自己的畢業作品「等待的罌粟花」,這段也很動人。



中間當然不乏智者、精神導師般的存在,除了藝術學校的老師總是趕盡殺絕(誤)恨鐵不成鋼地逼迫Alice直視現實中的自己之外,調香師與甜點師的Harold,用很簡單的句子告訴Alice,人生是追尋出來的,甚至為她調製了專屬的香水祝福她。

be2c7160-af49-4985-a58e-fe1aa2ca7885.jpg
12c7842a-ba32-4e2f-ae5e-4b3ca63ae20e.jpg

Alice是幸福的,其實她從小就知道自己喜歡創作、只是不夠永遠去追逐這一切,但隨著身旁的人的包容與指點,她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片尾也成為了一位忙到不行的織品設計師,連香水瓶也都設計了XD。

再來談談演員!我好喜歡飾演女主角Alice的Ana Girardot!因為本片導演茱莉.洛普庫瓦(Julie Lopes-Curval)很不喜歡用配樂與臉部正面大鏡頭,許多場景都是輕快、安靜、遠遠的,卻反而逼迫觀眾更投入地觀看。少了好萊塢那種激烈濃郁的運境手法,女主角Ana Girardot卻被Positif電影雜誌譽為「在她年少演戲生涯中最完美的演出,也讓這部電影更耀眼突出」,我覺得這絕對非常中肯,沒有過譽。

不管是片頭的那種嚮往與迷惘,搭車返鄉時每個階段的興奮、無奈甚至期待,創作藝術時專注得好美近乎女神般的神情,Ana Girardot都非常細膩且不矯情地呈現出來。

cc81d5d0-4493-41b3-9ec0-459de894d6c6.jpg


而本片也讓我體會到法國女人的魅力啊啊啊!Ana Girardot在片中永遠就是幾樣單品,金髮中分配上牛仔褲很簡單,常用的包包也就是那兩個在輪流揹,卻還是讓人感覺煥然一新女主角的母親雖然不如男主角母親那般衣著上流時髦,卻也乾淨可愛,而他們家中的擺設也是化繁為簡,寧靜雅緻,這種幹練卻優雅的法式氛圍很吸引人。

至於男主角Bastien Bouillon雖然又高又帥也不乏演技經歷(比童星出身的女主角差一點),但我覺得導演並不厚愛他,給的正面鏡頭不多,大概是怕他搶掉女主角的光彩,而氣質冷冽的男主角也常常藏著表情,很難讓人看透,我分不出演技到底好不好,不過,絕對也很襯職了。

7042c96b-a940-45ab-a7cf-14e0484da009.jpg

裡頭用世俗與藝術的角度探討了創作這件事。我非常喜歡裡頭鼓勵創作、鼓勵藝術後頭要有思想的概念,讓我回想到以前唸書時也會和一大票學電影的學長姊到處去堪景、拍攝,也會去逛展然後討論得很激烈很開懷,被老師逼迫創作要更上層樓、更有想法時雖然會很怒很煩(如同片中女主角總要先找同學抱怨一下),但隨後就會因此更發憤努力、沉浸在創作的世界中。

本片讓我想起了那些好時光。「上流曖昧」實在是一部不管你從事任何藝術創作,都可以看得很開心、很有收穫的電影。


c3e19c39-e0bc-46b7-8084-7ed16a5ba1d8.jpg


(以下有結局劇情洩漏)




我想ENDING應該算是開放式的結局吧。兩人開心交談、來回在昔日景點重遊的模樣很像隨時要準備復合,但言談間又提及了男方的新對象,我很喜歡女主角的轉變,以往總是害羞藏起自己藝術品、甚至不會主動說什麼東西是自己製作的她,竟然只聽到男主角一具簡單的稱讚就笑著解釋自己的創作理念,自信又不拖沓,讓人好喜歡她的成長。

片中的女主角創作的藝術品也的確都是非常美又言之有物,而非只是擺設,真的如片中藝術老師所教導的一樣,充滿靈魂。

我很喜歡女主角身邊的同班同志同學馬汀!馬汀總是溫柔傾聽卻也勇於打擊女主角的盲點,在她失戀到不能動彈(雖然有點誇張XDD但失戀真的就像重病一樣吧)溫柔地照顧她,甚至家鄉昔日的男玩伴也特地搭車來開導她,說彼此找到喜歡的事情,過程都很辛苦卻是非常值得祝福的。

總覺得女主角身邊的人都很棒、很有個性,完全沒有冗員的一部片XDD
(而且故鄉的大家也很真心地接納女主角的貴族男友QQ)

c8089c19-850a-49b4-abfd-f67ac73525dd.jpg

即使是有過價值觀衝突、甚至最容易被描述成「未來惡婆婆」的男方媽媽角色,也並非就被編劇描述成反派,應該說是片中完全沒有半個壞人,只是每個人的價值觀互相碰撞,而男女主角都有自身自卑之處,因此產生了鏡像投射效應,自卑的人看什麼做什麼都覺得別人在笑自己、忽視自己,這種切身的自卑卻也是每個人都可能曾經有過的經歷,非常動人。


不管妳是在忙累了的平日晚間、或者悠閒的假日午後,都很適合看看這部散發出宏大人生企圖的小品,它其實用很隱晦的方式在勵志在熱血,乍看之下或許徐緩,但絕對是一種更經過沉澱、風化後的歷練況味,全片更散發出一股平靜恆久遠的力量。

2af53a58-9831-4413-919b-786f645f40b9.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山風裡的那隻小夏 的頭像
    山風裡的那隻小夏

    山風裡的那隻小夏

    山風裡的那隻小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