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ver2  (本文為劇透文,立場為友善的直,其餘主觀之處請見諒)[影視] Taylor Kitsch「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愛與知識戰勝恐懼
 
HBO這部原創電影原預定在五月播出,台灣的HBO也立刻跟進,讓人感受到官方的誠意十足(雖然有剪片XD),此外台灣HBO也發布不少新聞稿可以說是跟進美國HBO火力全開地宣傳,而這部NORMAL HEART也開出收視好成績,在全美開出HBO 17部原創電影中收視率排名前五的好成績,IMDB排名也很高。


此片劇情很快就進入主軸,不悶,但的確沉重,也從許多美國政府龜縮的角度出發、抨擊當時的公共衛生政策:當時美國政府遲遲不願面對AIDS解決,甚至打壓同志和科學發展,能夠寫出這段「黑歷史」,先在多年前製作成舞台劇、而後拍成電影,對於當局的權力無疑是一大挑戰(要是在台灣可能還無法這麼大張旗鼓地宣傳吧…),也讓觀眾看到許多人性的可悲和可貴。

我認為很難得的是,這其實不只是一部同志電影。本片雖以一群同志作為主角,但許多觀念並非一直強調同志的特質,而是放遠全世界、全人類皆準的真善美普世價值。(也感謝Taylor Kitsch接了這部片、對粉絲展開吸票效應,不然我平常也不一定有這份心去即時follow到這樣的題材呀!T口T)(網路要看已經有了說Q___Q)

#你不一定要對同志議題感興趣才看得下這部片,生老病死是人必經的過程,光是「死亡」這個題材,本片就表達得淋漓盡致了。




#「做愛的權利 V.S.感染的途徑」


本片以陽光普照的海灘,一群男孩們歡樂戲水,結果忽然有人發病,緊接著鏡頭色調就暗了下來,在紐約發散的可怕疾病,被JULIA ROBERTS飾演的女醫生認為是「GAY CANCER」,一開始是在同志圈廣為傳播,部份基督教徒認為是對同志的懲罰,難過的是女醫生警告同志社群中的領袖「請停止做愛、因為做愛會傳播病毒」,反而引起同志們的憤愾。因為在當時1980年代的同志權運動中,肌膚之親是他們好不容易爭取到的權益,但因為愛滋(當時尚未定名)的出現,卻反而顯得做愛更加骯髒可怕,絕對不是同志們能心平氣和接受的。

片中讓人很鼻酸的就是老同志領袖Mickey Marcus崩潰,說畢生爭取的同志權因為這個可怕的傳染病而成了泡影,那幕只見到劇中最貼心堅強如媽媽般照顧著所有人的Tommy不斷安撫。Mickey的正職為衛生局員工、可以說是同志領域在疾病應對上的第一線。

TOMMY PROTEST  

#「一再失去戰友的戰爭 V.S.冷漠以對的政府與社會結構」

the-normal-heart-trailer-2014-cover-07   

而最難受的,即是這場疾病會讓同志社群中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原本漂亮的男模特兒、意氣風發的記者,最後都逃不過病魔殘忍的捉弄,醜陋痛苦地離去。而比起社會的冷漠、政府的無視,這種一再失去所愛的被剝奪感才是最讓人無所適從的慢性精神凌遲。

Tommy最後一張張抽掉抽屜中的姓名卡片,象徵著
一個個好友受到AIDS折磨殆盡之後的死去,真的很讓人鼻酸。

在此同時,社會不斷嘲笑消費,將疾病限定為同志群才會得到,在現代眼光看來,更一種殘酷、一種無知。例如有一幕是主角好不容易接到電話,結果竟是被抓去當作病情諮詢、還被消費說「目前都是同志和女人得到……那異性戀男人不會得到吧?」之後就關門走人,官僚的噁心醜態實在可鄙。

同時,我也對JULIA ROBETS飾演的女醫生努力辦了研討會,跟政府官員說明、爭取補助,對方卻冷漠自大的那一場戲印象深刻。當JULIA怒吼「法國有研究出解藥,為什麼不引進」、「西非的婦女也得病了你們怎麼不管?」、「為什麼凍結我的研究」時,我也在螢幕這頭跟著氣憤難耐。

一想到即使是現代,政府這個巨大的結構仍可能不斷在摧殘許多先進的創意與研究,更讓人感到心寒。


the-normal-heart-hollywood-reporter-04092014-lead-600x450

#「性與愛場景」

床戲雖然不多,但有幾場十分服務觀眾,特別是雙眸清澈的靈氣帥哥Matt Bomer與主角Mark Ruffalo的一場床戲、一場裸露戲,更是非常養眼且具娛樂性,或許反而會吸引到許多族群來收看XD (為什麼Matt Bomer的臉紅如此到位,意外的萌點!辛苦這兩位已經當爸爸的男演員要這麼傾盡全力演出!)


當初aids被稱為gay cancer,不知道帶原與感染途徑,讓人最為恐懼,而性也因此遭到污名化。劇中幾個單一性伴侶的角色都有撐比較久,但不久之後也是有人領便當…><

s  

不過說句嚴苛點,我認為這部電影將同志的情慾處理得有些混亂。例如,主角Ned在Bruce淋浴時摟抱住他那段,實在顯得有些多餘,如果說只是因為戰友般募款而取得情愫,那摟住告白這幕真的有些超過了。相對之下,Ned與Felix原本劍拔弩張、到最後害羞相愛、為了滿足少年時期遺憾般的純情互摟共舞,真的幕幕都顯得精彩。而當他們相愛恨晚時,回應到電影結局中的哈佛同志節的少年們共舞場景,則顯得青春可愛,別具勵志意義。(真的很希望那些為愛所苦的男女同志孩子們,都能這樣幸福地共舞!><)

還有Mark Ruffalo與Julia Roberts彼此相知相惜,邀請她離開輪椅一起慢舞,也讓人覺得欣慰又可愛。

d  

albert-1024  

#「親愛之人受盡折磨屈辱死去v.s.愛情戰勝恐懼」

這部電影讓人卻步的或許會是那些得到AIDS之後的人們的模樣吧……為此,Matt Bomer狂瘦幾十公斤真的很可怕,Ned對又吐又拉、日漸衰弱的Felix不離不棄,而Felix甚至拖著臨終病體去找Ned哥哥勸說兄弟和好、最後在哥哥的見證下幸福結縭,這幾幕真的是充滿灰暗劇情中的美麗亮光。都說久病無孝子了,在具高度傳染力的絕症蔓延下,真愛的力量竟然如此偉大,真的讓人很感動啊……><

說真的,看在我們這些得知愛滋感染途徑的「後人」眼裡,一開始患病的男模男友想與Bruce親吻、Bruce立即避開時,相信不少觀眾都會鬆了口氣。而在看到其他親吻鏡頭時,或許我們也不免在心裡著急地提醒吶喊:「嘴巴有無蛀牙傷口啊?Q口Q」,讓人擔心又緊繃。而當時如此怯弱的Bruce,最後卻為了幫助男友與生母團聚,大老遠地克服了機長拒載的航班回到男友家鄉。

(中間還歷經了男友Albert 死前歇斯底里、六親不認嚇死全機旅客,最後與生母見面時也已經離世,沒想到醫生看到是AIDS死去的病人連證明都不敢來開、只好任憑醫院員工把人屍草草裝進垃圾袋。)當Bruce事後悲痛地對Ned說出「他們竟然把我親愛的人裝在那樣的垃圾袋裡面帶出來…」時,更讓人難以接受的還在後頭,員工不但趁機大發災難財楷油、連事後幫忙火葬的某人渣都拿著Bruce愛人的骨灰說:「要把骨灰拿走的話,給我1500美元。」


(當然被親密愛人Albert的生母無法接受愛子的下場、而抱著Bruce哭泣時,Bruce故作堅強的表情也讓人很心疼…)

 

#「出櫃的勇氣 v.s.不出櫃的考量」


有一場戲很可愛,是大家在決定同志健康危機組織的領袖究竟是誰時,Ned積極爭取,而大家竟然把票統統投給Bruce,說著「他那麼帥!大家一定買帳」,而Bruce則害羞地接受了大家的「好意」。但矛盾的是,Bruce是主角群中唯一並未出櫃的人。他有自己的考量,雖然生母隱約也知道,但曾經當過軍人的他並沒有想跟大家一樣把同性戀這件事高調地表現在自己既有生活圈中,所以當Ned用自己一貫的自我主義高調地壓制人時(他總說「我是個戰士,你呢?你有戰鬥嗎?怎麼不去戰鬥!」),Bruce在意的是組織所發出的信封是否會標注來自gay組織、間接影響到未出櫃的同志隱私權。

2

t3

而本片中Ned所飾演的作家也很愛大放厥詞抨擊尚未出櫃的同志,認為不出櫃就是等於親手用aids殺死同胞,這是非常不公平的想法,但Ned引用雅倫圖靈將軍的名言,說自己想當打贏這場戰役的人時,他的英雄心態也並非難以理解。

最棒的一場對戲就是Ned設局要讓Bruce接受媒體訪問、公開出櫃,結果被Bruce怒砸攝影機的那幕,真的很替Bruce著急和心疼啊!




 



 
t2

「組織中的權力」

公關形象經營與危機處理手段,一向是難題,相信有經歷過318學運/公民運動的台灣年輕世代,應該都知道帶起一項運動去監督政府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團體內部的多元聲音也很難一次處理到位。同樣的「血熱之心」中的同志健康危機組織也是一樣。

同樣地,Bruce與Ned這兩位意見領袖的分歧點,不只在於出不出櫃,Ned喜歡以抨擊、躁進的方式筆戰、發動媒體攻擊的作法,讓組織失去很多原本可以善加利用的政治盟友,也讓Bruce不得不親口代表組織將他踢出,也是很經典的鴿派vs.鷹派對決。

(輕鬆一下,這部片也有帶到一些高腰牛仔褲的復古時尚與那個年代的音樂歷史,畢竟是1980的劇嘛:)(然後Matt Bomer穿高腰褲屁股還是超翹的,導演超故意還特地給他好幾個鏡頭orz)



以上是Bruce看男模男友Albert走秀時,片中的插曲。


「Taylor Kitsch的突破」
 
(本部份較長,留待下一篇一起討論喔^^)

續下篇:[影視]Taylor Kitsch與「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演技點評與訪問花絮

normalheart2  

arrow
arrow

    山風裡的那隻小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